生態環境部近日向媒體通報了今年10月和1—10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10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3.4%,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上升5.3個百分點;1—10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5.1%,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上升2.9個百分點。
從數據來看,10月全國空氣質量整體有所改善,但也要看到,在10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中,河南、河北兩省城市占比超過一半;1—10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占比超過70%。
河南河北兩省共13地進入后20位
10月,河南省有7地進入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城市名單中,占比最多。分別是安陽市倒數第2位、新鄉市倒數第3位、鶴壁市倒數第9位、商丘市倒數第13位、許昌市倒數第18位、周口市倒數第19位、開封市倒數第20位。
其中,安陽市與9月(倒數第18位)排名相比,退步尤其明顯,位列倒數第2位。這也是安陽市今年首次出現在倒數后10位城市名單中,今年其最差排名為2月(倒數第11位)。
與河南省情況相似的還有河北省。10月,河北省有6地進入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城市名單中,數量上僅次于河南省。分別是邯鄲市倒數第5位、衡水市倒數第8位、保定市倒數第10位、石家莊市倒數第12位、邢臺市倒數第14位、滄州市倒數第15位。
其中,邯鄲市位列倒數第5位也是其今年以來最差排名。在此之前,邯鄲市今年只有一次進入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城市名單中,9月邯鄲位市位列倒數第17位。可以看到,邯鄲市已經連續兩個月空氣質量排名出現下滑。
此外,山西省和山東省各有3地進入后20位城市名單中,分別是臨汾市倒數第1位、運城市倒數第4位、太原市倒數第16位;德州市倒數第6位、菏澤市倒數第7位、聊城市倒數第10位。
在10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前20位中,南方城市占絕大多數,空氣質量排名前20位城市依次是拉薩、貴陽和舟山等城市(從第1名至第20名)。
1—10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占比超過70%
1—10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城市名單中,去除嚴重人為干擾(兩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共有14地進入后20位,占比超過70%,且排名靠后。其中,咸陽市倒數第3位、安陽市倒數第5位、太原市倒數第6位。
其中,咸陽市雖然已經連續三個月(8、9、10)退出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但其上半年多次位列倒數后20位,1—10月,仍然位列倒數第3位。
今年以來,安陽市多次出現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1—10月,安陽市位列倒數第5位。記者注意到,10月20日,安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安陽市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對城市空氣質量排名給出了明確目標,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到2025年底,安陽市穩步退出后10名并力爭提升排名位次。
此外,汾渭平原有4地進入后20位,分別是臨汾市倒數第2位、西安市倒數第4位、渭南市倒數第7位、運城市倒數第14位。
其中,臨汾市同時進入10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城市名單和1—10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城市名單中,且均在倒數前3位中。今年以來,臨汾市多次出現在后20位城市名單中,2次倒數第1位、1次倒數第2位、1次倒數第3位。
據不完全統計,10月,臨汾市政府已召開3次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相關會議,內容涉及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聯防聯控等,并審議《臨汾市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11月,我國北方地區陸續進入供暖季,這一時期也是每年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時期。排名靠后城市需要加倍努力,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各項工作,打好秋冬季藍天保衛戰。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