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表明,一次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并將持續到明年春季。這一監測結果,讓年初生態環境部關于今年秋冬季氣候形勢異常的判斷得到印證,也給不少地方的今冬明春藍天保衛戰增加了不確定性。
眾所周知,氣候條件的好壞是影響治氣攻堅戰成效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筆者認為,我們不能因為不確定的氣候條件,就喪失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信心。2013年“大氣十條”頒布實施以來,藍天保衛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轉折性、全局性勝利,治氣的理念在摸索中不斷完善,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家底基本摸清、技術趨于成熟、預測愈加精準。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確定性不斷增加,這些都將成為對沖氣候異常等不確定性的有效武器。
在我們關注氣候條件等顯性不確定性的同時,更要重視隱性的不確定性。當前,在治氣戰場上,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指揮策略,短期內難以再出現重大突破,工具箱里面的“武器”都已經拿出來了。在彈藥有限、精力有限、支援有限的艱難形勢下,決定勝負的因素始終還是人。換而言之,當前治氣最大的不確定性不是氣候異常,更不是經濟增量,而是人努力的程度、抓落實的力度。
今年年初,大規模焚燒秸稈和煙花爆竹高強度大范圍燃放對相關地方環境質量造成嚴重影響。今年河南省南部長時間、大范圍的“跨年霾”的背后,是多家企業不正常運行污染治理設施、超標排放、不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等問題。今年1—10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和PM2.5平均濃度均出現小幅反彈,表明大氣污染防治尚未到輕松過關階段,采取強有力措施對沖不確定性是各級各部門必須持之以恒努力的方向。
具體到市、縣級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場,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清醒認識到真減排實整改才是最可行、最有效、最實在的治氣路子,把工作重心、精力集中到抓落實、抓成效上,用實干對沖不確定性,從而取得治氣攻堅戰的勝利。
攻堅舉措在于落實。無論是藍天保衛戰方案,還是秋冬季攻堅方案,都已經非常詳盡翔實,當前的重點應當是拉條掛賬列單子,把一項項工作任務細化到點上、落實到排污單位上、明確到主管部門上。比如,開展重點行業檢查,要明確牽頭部門、檢查頻次、檢查深度、整改要求、銷號標準,同時到時間就盤點對賬,該完成的必須完成,該到位的必須到位,確保“紙面上的”成為“執行中的”。既要督促排污單位規范建設治污設施,更要采取有力監管措施,確保治污設施真正用到實處,杜絕弄虛作假、惡意排污。除此之外,幫扶指導要把突出問題真正改到實處。
一言以蔽之,面對不利的不確定性,只要真減排實整改,治氣的目標遲早會實現。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