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冬季農村取暖,你想到的方式有哪些?是用柴草燒炕、用炭燒爐子,還是用電開空調?
走進古浪縣西靖鎮圓夢新村村民竇錦川家里,推開客廳門,就能感受到屋內暖意融融。與過去相比,房間里不見了爐子,沒有了煙囪,也聞不到燒煤味得氣味。“以前一到冬天,我們取暖做飯全用的煤爐子,屋里弄得臟,還麻煩。現在有‘光熱+’取暖設備,家里溫度一直能保持23度左右,做飯燒水也是比較方便。”竇錦川說。
竇錦川所說的‘光熱+’取暖設備是以太陽能為基礎的光熱系統。白天充分吸收太陽能,進而轉化為熱能,通過循環系統輸送到室內散熱終端,對采暖房間持續供熱。夜晚或太陽能不足、低溫時,依據所需可控溫控時,實時啟動輔助能源系統供熱,同時四季可提供生活熱水。竇錦川一家告別了過去燒煤取暖的“灰頭土臉”,家里干凈了,溫度提升了,還節省了開支。今年,一家人迎來一個清潔舒適的“暖冬”。
實施外墻保溫工程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利民工程。外墻保溫在不改變住房原有建筑結構的基礎上,實現房屋保溫,居住舒適度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既有效降低了群眾的采暖成本,也讓房屋換上舊貌換新顏。
在干城鄉愛民新村,村民張發全和鄰居們圍坐在一起樂呵呵地聊著家常。“以前我們的房屋無外墻保溫,保溫隔熱效果差。爐子里雖然生著火但依然感覺很冷。外墻也經雨雪侵蝕,出現部分褪色、掉皮脫落等現象。自從進行外墻保溫節能改造,我們進到屋里感覺比上之前就暖和多了,真心舒坦。”張發全說。
在古浪縣城區集中供熱站,經技術改造后,1臺46MW、2臺29MW煤粉熱水鍋爐脫硫、脫硝及除塵系統已投入使用。“鍋爐煙氣排放標準可達到超低排放要求,能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縣城熱源站站長張學龍說。
清潔取暖,清的是環境,潔的是空氣,暖的是民心。古浪縣將清潔取暖改造工程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的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來抓,強化工作調度,壓實工作責任,督促相關行業部門加強對項目建設單位的服務指導,積極協調解決影響項目建設的難點堵點,確保達到項目預期績效目標。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