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最新報告《電力2024》稱,全球電力需求在2024年至2026年間的年均增幅預計為3.4%。清潔能源加速轉型,將滿足未來三年全球所有新增電力需求,全球核能發電量將在2025年達到歷史最高。
全球核能發電量將在2025年達到歷史新高
這份全球電力市場發展和政策年度分析報告稱,在新興經濟體、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蓬勃發展的推動下,電力需求將增長,其中約85%的需求增長將來自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地區,而發達經濟體用電量將出現下降。報告預計,到2025年,隨著法國核能發電量攀升,日本幾座核電站恢復運行,以及印度、韓國和歐洲等市場的新反應堆投入商業運營,預計全球核能發電量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據國際能源署報告預測,2024—2026年期間,全球核電量預計平均增長約3%。2026年,全球核電發電量將比2023年增長近10%。目前在建核電站和新建核電站規劃顯示,核電規模的增長來源于亞洲地區。
據記者了解,此前多家國際重要組織機構預測數據曾顯示全球核電規模將持續增長。世界核能協會預計,到2050年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億千瓦。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于2023年連續第三年上調了對全球核電增長的預測。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到2050年,核能裝機容量將比2020年多出四分之一,裝機容量預測值的大幅增長,凸顯出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尋求清潔可靠的核能來應對能源安全、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的挑戰。
低排放能源將在2026年占全球發電量的近50%
《電力2024》報告稱,低排放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的發電量將創下歷史新高,從而減少化石燃料發電的比例。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將超過煤炭,占全球總發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到2026年,低排放能源預計將占全球發電量的近50%。
報告稱,2023年由于發達經濟體用電量下降,全球電力需求增幅略放緩至2.2%,但預計從2024年到2026年,全球電力需求年均增幅將達到3.4%。到2026年,全球電力需求增長的約85%預計將來自發達經濟體之外。
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表示,目前,電力行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其他任何行業都要多,但令人鼓舞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以及核電的穩步擴張有望共同滿足未來三年的全球電力需求增長。“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可再生能源的巨大發展勢頭,其中以價格日益低廉的太陽能為首,同時也得益于核電的重要回歸。”
核能作為低碳排放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基荷電力穩定,可有效提高負荷中心能源自給率等優勢,正在逐步成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力量。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3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9.2億千瓦,同比增長13.9%。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6.1億千瓦,同比增長55.2%;風電裝機容量約4.4億千瓦,同比增長20.7%;核電裝機容量約5691萬千瓦,同比增長2.4%。
[來源:中國環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