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干重活,又要省燃料,還要不擾民,這對于重型渣土車來說,無異于“天方夜譚”,但重慶高新區,新能源渣土車的應用卻打破了這一悖論。
2022年7月,重慶高新區印發《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移動源污染防治五年行動計劃(2022—2026)》,全面推進移動源污染防治工作,隨后印發了《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新能源智能建筑渣土運輸車和新型智能建筑渣土運輸車推廣使用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新能源渣土車、攪拌車推廣應用五條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先行先試開展新能源渣土車推廣示范項目。
2022年高新區在重慶市率先引進5輛新能源渣土車試運行,2023年高新區繼續引進30輛新能源渣土車投入使用,是重慶市首個全面推廣新能源渣土車并實現落地運行的區縣,計劃2024年繼續擴大規模至100輛新能源渣土車投入實際運行,一系列的舉措不僅讓生產新能源的企業吃下了“定心丸”,高新區還在“雙碳”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成本賬:一輛車每年“少吃”10萬元燃料
移動污染源,是大氣污染防控的難點痛點。近年來,重慶高新區面臨大規模開發和城市建設,不斷增加的貨運量、高負荷的路面車流量,給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帶來巨大挑戰。
以柴油重卡渣土車為例,一臺傳統燃油渣土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相當于50到80輛家用車。
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2年7月,高新區率先開展城市建設工程車輛純電動替代運營示范項目。普及純電動新能源渣土車,市場接受度是關鍵。
重慶高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羅雪雅告訴記者,為幫企業降低成本,去年,高新區招商引資一家專業換電服務公司,一般企業只需花40多萬元購買無動力車身,再從換電公司的“電池銀行”中,把電池租賃出來,就可實現運營。
“新能源渣土車電池價格就占了總價一半,在車電分離模式下,我們一輛車的首付加保證金在8-10萬之間,運營成本和燃油車差不多,大大減小了壓力。”重慶雙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平江向記者介紹,2022年他們購置了5臺新能源渣土車,一年來,經過核算“成本賬”,每車每年還可節約燃油成本近10萬元,今年他又購置了30臺新車,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
綠色賬:電動渣土車噪音揚塵實現“雙減”
新能源渣土車上路,帶來哪些改變?感受最直觀的是居民。
“以前渣土車跑一路漏一路,噪音也大!”家住白市驛鎮渝水坊小區的居民陳海燕,明顯察覺到:今年來,路過的渣土車都換上了“綠色外衣”,揚塵少了,噪音轟鳴也大大降低了。
事實上,傳統渣土車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僅噪音大、揚塵重,還容易側翻,發生交通安全事故。
相比起來,新能源渣土車擁有零排放、零污染、低噪音等優點,即使在深夜作業也不會影響到居民休息,安全性也更高。
渣土車駕齡近20年的駕駛員姜波告訴記者,他從去年開始接觸新能源渣土車?!拜p松舒適”,是他的體驗總結。這體現在新車不用踩剎車、換離合,像轎車一樣操作簡便;又體現在,電動車噪音小,也不會出現柴油漏撒的情況,駕駛更安全。
在噪音方面,根據宇通重工公司測試結果,在實際加速行駛過程中,新能源渣土車車內噪聲監測結果約54DB(A)、車外約50-80DB(A),柴油渣車車內65DB(A)、車外約80-115DB(A)。數據顯示,使用新能源渣土車可有效降低渣土車運行產生的噪聲。
而在換電時,姜波只需將新能源渣土車駛入換電站,對準卡口,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一鍵啟動,4分30秒左右即可完成全自動換電。
“根據過去一年的運行情況測算,一輛新能源渣土車每年可減少碳排放近百噸、氮氧化物近2噸、顆粒物排放約30公斤,減排效果顯著?!绷_雪雅表示,這些車輛還實現了“綠色裝備+智能管理”的全面升級,為運輸企業、環保部門、交通部門等單位提供可視化全流程智能管理。
高新區正在研發的“城市建筑資源數字化綜合管理平臺”,也將實現一站式辦理渣土渣車相關事項;集成交通安全邊界功能,增加禁行區域,道路限速的過程管理功能,避免渣土運輸給城市交通帶來的安全隱患。
續航短、換電站少,一直是新能源渣土車推廣的痛點。一年來,高新區在渣土運輸的主線路上和消納場周邊積極規劃換電站。
今年7月完工的農馬立交“新能源充電+智慧停車示范站”,是重慶市內首個“光+儲+充+換+放+檢+智慧停車”七位一體示范站,全站裝機達到22000kW,建設充電機89臺、重卡換電站1座,可滿足180輛車同時充電、8輛重卡依次換電。
如今,高新區已建成新能源渣土車換電站兩個,各類充電站46座,充電樁超500個,管委會及10個鎮街等機關停車場已全部完成充電樁建設。
“打好藍天保衛戰,減少移動污染源,離不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2022年中國移動環境管理年報》顯示,移動源污染成為我國大中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羅雪雅表示,作為“科學之城、創新高地”,當地將以移動源污染防治為抓手,進一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到2026年,重慶高新區計劃利用政策引導、政府牽頭投資,帶動不少于2.4億元社會資金用于全面提高新能源車輛使用率及智慧化管理水平;實現新能源渣土車和攪拌車參運比例達到60%以上;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租賃公務車新能源比例達到100%;城市派送、快遞、物流運輸車輛新能源車100%替代。
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將在這片“科學之城、創新高地”上,跑出綠色效益賬……
[來源:中國環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