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沙塵天氣易發期。
中央氣象臺3月28日6時繼續發布沙塵暴黃色預警,受冷空氣大風影響,京津冀等地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內蒙古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沙塵暴。
一問:沙塵天氣因何而起?
今年以來,我國已出現兩次大范圍沙塵天氣過程,較近十年平均(4次)偏少。
此次沙塵過程自3月27日起,預計持續到3月29日,波及包括內蒙古、甘肅、寧夏、陜西、山西、京津冀在內的北方10余個省份。其中,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赤峰等局地出現沙塵暴或強沙塵暴。
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趙宗慈告訴記者,沙塵天氣產生的原因主要有自然與人為兩大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沙、塵源地分布,空氣溫度、濕度等。人為因素如人為過度放牧、濫伐森林破壞植被、開采工礦業等,破壞地面結構,形成大面積沙漠化土地,加速沙塵暴的形成和發育。
北方沙源地前期溫高雨少以及蒙古氣旋東移是本輪沙塵形成的主要原因。
沙塵天氣發生頻繁,源源不斷的沙塵到底從何而來?
目前,影響我國的沙塵源地,可分為境內源區和境外源區。境外源區主要分布在蒙古國和哈薩克斯坦,而境內源區主要是在內蒙古和新疆地區。
國家氣象中心環境氣象室主任張碧輝表示,我國北方地區以及蒙古國南部主要沙源地經歷了比較明顯的升溫,且降水明顯偏少,導致這些地區的積雪覆蓋面積較2月份有明顯減少,所以裸露的地表為沙塵起沙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沙源條件。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就遭遇了沙塵暴天氣過程,這也是我國今年首次沙塵天氣過程。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與環境氣象研究所研究員周春紅表示,全球大氣是連續的整體,起源于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會影響歐洲,也會通過大西洋影響北美,而東北亞的沙塵暴會影響蒙古國、中國,向下游走會影響韓國和日本,也會往太平洋傳輸。
周春紅解釋道,由于永久性的沙漠不會消失,所以氣象條件和沙漠分布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沙塵天氣。
預計在4月2日左右,受新一股的冷空氣影響,我國北方地區,可能再次受到沙塵天氣的影響。
二問:對空氣質量影響有多大?
近年來,我國“過山車”型的氣象條件頻繁,給大氣環境質量帶來較大沖擊。
本次隨著北方新一輪冷空氣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沙塵天氣也進入過程最明顯時段。
日前,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2023年上半年,受到來自西北以及蒙古國的強冷空氣影響,我國發生了17次大范圍的強沙塵天氣過程,為近十年來最多,僅此一項,優良天數比例即損失了3.3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2023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5.5%,扣除沙塵異常超標天后,實際為86.8%。
作為藍天保衛戰主戰場之一的汾渭平原,地理因素不利于污染物擴散,使得這里成為大氣污染治理的“硬骨頭”。
“大氣污染產生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污染物的排放,二是容易集聚污染物的地形,三是氣象條件影響污染物的積聚與擴散。”張碧輝說。
“汾渭平原四面環山,特殊的地形導致河谷內城市群風速普遍較小,極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張碧輝說,在污染物排放增加的同時,不利的氣象因素也是導致重污染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記者了解到,2023年,汾渭平原由沙塵天氣導致的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6.9%,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1.3%。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據生態環境部數據,由沙塵天氣導致的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5.3%。
三問:沙塵天氣為何不能根治?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員、防沙治沙首席專家楊文斌告訴記者,沙塵天氣并不能根治。
“沙塵天氣弊大于利,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沙塵天氣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自然現象,又是我們阻止不了的。”楊文斌說。
沙漠是全球干旱區的重要地貌類型,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21%。當前,我國仍有大面積的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始終是巨大且永久性的沙塵源地。
在楊文斌看來,永久性沙漠的存在雖然是由大氣環流決定的,但是沒有沙漠也就沒有大氣環流,沒有大氣環流全球氣候都會發生變化。
“要保證大氣環流正常,保證降水不發生明顯的變化,將沙漠全部治理是不可能的。畢竟沙漠的存在也是保證大氣環流正常的方式。”楊文斌說。
趙宗慈認為,近20年,我國沙塵暴次數有明顯減少趨勢,這與我國北方大風日數減少、強度減弱及土壤濕度增加等密切相關。不過近10年,據蒙古國氣象站記錄的數據顯示,蒙古國內戈壁地帶一年中發生的沙塵暴次數比20世紀60年代增加4倍。究其原因,除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外,人類的不合理經濟活動(如過度放牧與采礦)也加劇了其土地荒漠化。
全球變暖對沙塵暴有何影響?
“全球變暖對沙塵暴的影響是復雜的。”趙宗慈告訴記者,一方面,近30年來由于全球變暖,中緯度氣旋活動有向極地方向移動的趨勢,因此,中緯度的風速特別是大風強度有減弱的趨勢,并且大風日數減少,致使沙塵暴有減少的趨勢。另一方面,干旱和半干旱地區變暖明顯,蒸發加劇,地面干燥,沙塵容易被大風卷起,造成沙塵暴加劇。
但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未來沙塵暴又將如何變化?
趙宗慈認為,一種可能情況是,沙塵暴多發區增暖更明顯,蒸發加劇,如果降水減少,濕度減小,土壤變干,沙塵暴發生會更頻繁。另一種可能情況是,溫帶氣旋活動有北移的趨勢,沙塵暴多發區大風強度減小和日數減少,則沙塵暴次數可能減少且強度可能減弱。
[來源:中國環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