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室內空氣污染物種類也在發生變化。推動建筑室內空氣污染防治,一方面需要建設健康建筑,另一方面也要推動開發室內環境凈化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在今日參加室內環保裝飾裝修3·15誠信宣言活動視頻交流時表示。此次活動以“共筑誠信,守護健康”為主題,匯集業內各方大咖,共同探討室內裝飾裝修綠色環保的標準、管理要求等話題,為行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室內空氣污染物來源廣泛、種類繁多、成分復雜,不僅涉及能源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還與建筑材料、裝飾裝修材料、家具用品的品質、生活方式等息息相關。此前,我國《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發布實施,對全面提高我國民用建筑工程質量,提高全社會的室內環保意識,促進我國綠色環保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產業進步,推動我國室內環境保護行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推進建筑室內空氣污染防治,需要多方配合,打出組合拳。其中,一方面要保證新建建筑均符合健康建筑的相關要求,包括盡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耗,做好后期管理,保持建筑內部環境的清潔、舒適等。另一方面,要加強空氣污染源頭控制,例如通過新風系統實現空氣凈化,選用兼具裝修裝飾及凈化空氣功能的功能性環保材料室內建筑裝修裝飾材料采用等。
“近年來我和我的團隊應對室內空氣污染防治的需求,開展了相關室內空氣污染防治技術與設備的研發,創新了包括新風系統、室內凈化、室內消毒、環境功能材料、排風系統五個單元組成的全流程的空氣凈化技術,有效保障了室內空氣質量。”侯立安介紹說。
此前,侯立安和他的團隊就在“中國工程院院刊”期刊上發表了相關研究,表明適應性貼附通風技術可為室內輸送新鮮空氣,與傳統頂部和上側壁送風技術相比,適應性貼附通風技術可最大程度地減少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在房間內的傳播,保障室內人員的安全健康。
“十四五期間,我們也將針對室內甲醛、PM2.5等看不見的室內空氣污染治理,進一步開發室內環境凈化技術,推動環境與健康建設。”侯立安說。
[來源:中國環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