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獲得了財政補貼獎勵2200多萬元,發電利用小時數增加了100小時,享受超低排放電價補貼。”江陰蘇龍熱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徐志強告訴記者。
近年來,江蘇省一直積極探索運用價格、稅收政策激勵電力行業進行技術改造。
今年,江蘇省推出了針對超低排放的環保電價補貼政策:9月1日起,燃煤發電企業新建或改造后機組的排放達到燃氣發電的超低排放標準,即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5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上網電價每千瓦時加價1分錢。
2017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江蘇省環保廳總量處處長楊新芝算了一筆賬:“之前有脫硫、脫硝、除塵電價補貼,加上現在的超低排放電價補貼,如果一家電廠的燃煤機組全部完成上述改造,累計能獲得上網電價補貼每千瓦時3分7厘錢。”
楊新芝介紹說,今年底江蘇省將完成10臺機組改造,總裝機容量460.5萬千瓦,總投資10.95億元。
據悉,江蘇省能源結構以煤為主,是火電裝機容量大省。截至2013年底,總裝機容量6738萬千瓦,占全國火電裝機容量的7.81%,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占全省總排放量的49%和52%。
“調整能源結構,實現清潔用煤,是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點。”江蘇省環保廳大氣處處長劉曉磊說,江蘇省電力行業用煤占全省50%以上,如果電力行業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改造,就意味著江蘇省使用的能源一半以上屬清潔能源。
根據《江蘇省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計劃(2014~2020年)》,到2015年底前,江蘇省將累計完成2200萬千瓦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其余火電機組將力爭在“十三五”前3年完成,預計改造完成后分別可形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5萬噸、3.5萬噸減排能力。
據初步估算,江蘇省燃煤電力行業全部機組實現改造后,能夠直接削減顆粒物排放 1.69萬噸。
達不到排放標準沒收補貼
據楊新芝介紹,電價補貼主要是補貼超低排放運行成本,由于超低排放改造前期投入巨大,江蘇省環保廳一方面與省財政廳協調溝通,爭取專項資金進行支持和引導,另一方面對已完成改造的企業及時組織考核,使企業盡早享受環保電價政策。
“原則上早改造的企業早補貼,遲改造的企業少支持或者不支持。除電價補貼、財政資金支持之外,江蘇省還實行綠色發電調度,讓排放較低、耗煤較少的電廠多發電。我們的激勵政策是綜合性的。”楊新芝說。
同時,江蘇省環保廳還將加強監管,尤其針對已經獲得脫硫、脫硝、除塵電價補貼,以及超低排放電價補貼的企業。
“對于達到一般限值,沒有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的企業,要沒收相應的超低排放環保電價補貼;對于超過一般限值的,不僅要沒收補貼,還要處以1~5倍罰款。”楊新芝說。
據悉,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實施后,江蘇省將按照新標準,按日累計處罰煤電企業的超標排放行為,推進落后火電機組淘汰。
補貼政策向非電行業延伸
數據顯示,即使在當前電力行業沒有實現超低排放的情況下,鋼鐵和水泥行業排放PM2.5的強度是電力行業的50倍。
據了解,目前由于非電行業運營比較困難,導致污染防治設施改造進度也相對滯后,治污設施運行水平較低。
“我們將考慮探索把相關激勵政策逐步延伸至非電行業,如鋼鐵、水泥行業,帶動非電行業提標改造。”劉曉磊表示。
根據江蘇省政府通知,江蘇省財政將加大非電力行業治污資金補助力度,對非電力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提標改造,按省核定標準投資的15%-20%給予以獎代補。
劉曉磊認為,如果電力行業超低排放能夠帶動非電行業的用煤實施清潔改造,江蘇省PM2.5的排放強度就能進一步降低。
“比如采用區域集中供熱形式,逐步替代鋼鐵、水泥等非電行業的自備電廠,就能夠實現超低排放、清潔用煤的疊加效應。”劉曉磊說。
(來源:環境保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