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京津冀地區的大氣環境?昨日舉行的全國政協提案工作情況通氣座談會通報,“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已列入全國政協年度協商工作計劃。今年4月,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計劃與民建中央共同舉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大氣污染防治”雙周協商座談會。據悉,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以來,全國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共提交提案6101件,經審查,立案5052件。截至2015年1月31日,已辦復立案提案5044件,辦復率為99.84%。
民建中央提案 京津冀大氣防治難點在河北
“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是個老話題,近年來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均曾提交與此有關的議案、提案。
例如,去年民建中央提交的《關于建立京津冀協作聯動機制,強力推進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的提案》提出,“全國每月公布的空氣質量較差10個城市中,河北均占5至7個。長期以重化工為主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使河北省在調整生產力布局、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方面都面臨艱巨的挑戰。”
該提案強調,“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控制的重點和難點在河北。單純依靠河北自身能力,完成國家大氣治理行動計劃的各項目標任務,還存在很大困難”。
該提案提到,在國家要求河北消減煤炭消費4000萬噸的情況下,河北天然氣約有60億立方米的缺口無法落實,應“改變河北的能源結構;科學統籌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對河北的供應分配”。
對此,民建中央提出,“依據生態補償機制原理,多渠道擴容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對河北省重點區域按照淘汰落后產能等措施的力度實施‘以獎待補’。”
同時建議,中央政府統籌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加大京津地區環境友好型產業向河北的轉移,疏散北京城市人口及其功能;建立京津冀區域統一的空氣污染防治法規、產業準入標準及污染監控網絡。
環保部門回復 制定京津冀統一環境質量目標
對于民建中央上述建議,即依據生態補償機制原理,對河北淘汰落后產能實施“以獎代補”,環保部在書面答復中稱,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設立后,用于京津冀及周邊的資金合計達135億元(2013年下撥50億元;2014年5月下撥65億元,下半年擇機再下撥20億元)。
環保部強調了生態環境補償制度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生態環境補償制度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大氣因流動性較強,相關利益主體關系較復雜,補償主體以及權責利界定難度較大,還需要深入研究探索”。
由于提案的承辦單位為環保部,所以民建中央提出的功能疏解、產業調整方面的建議,如“京津地區環境友好型產業向河北轉移”等,環保部的書面答復沒有涉及。
環保部在書面答復中稱,按照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部署,環保部、水利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等編制了《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整體方案》,“提出了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任務、長效機制和重大工程”。
環保部稱,下一步將配合有關部門,“結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環境容量制約等因素,提出統一的環境質量目標,明確區域經濟發展任務,建立優勢互補的產業布局”。
(來源:新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