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8月27日主持召開環境保護部部務會議,傳達貫徹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會議精神,通報環境應急情況,部署下步工作。
陳吉寧說,“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題聽取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搶險救援和應急處置情況匯報,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會議強調,要繼續全力搜救遇險人員,千方百計救治傷員,有序進行現場清理,加強環境監測,加強信息發布和輿論工作,徹查事故責任并嚴肅追責。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進一步做好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救援處置和加強全國安全生產工作。
會議強調,要全力搜救失蹤人員,抓緊科學處置危險品,實時監測和公布空氣、水體、土壤等環境數據,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決不能發生影響人體健康的重大環境事故。同時要嚴肅認真做好事故調查處理,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深刻吸取教訓,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陳吉寧說,環境保護部黨組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事故發生后,迅速投入環境應急工作,在國務院工作組統一指導下,緊張有序、科學應對,階段性實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止次生環境污染的要求。
陳吉寧在回顧這次環境應急工作時說,在環境應急處置中,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緊急調集監測人員、技術專家和處置裝備支援天津環境應急工作。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迅速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及北京、江蘇、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山西、內蒙古等8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部門抽調127名監測人員、 約100輛應急車輛,以及600余臺(套)便攜快速監測儀器以及實驗室裝備趕赴天津參與應急監測。事故現場周邊迅速布設了大氣監測點位18個、地表水監測點位42個、海水環境監測點位5個、地下水監測點位1個、土壤監測點位73個,持續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測,為準確研判環境形勢、科學制定處置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同時抽調環科院、規劃院、固廢中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專家,研究制定技術方案,進行技術評估和實驗工作,為應急處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二是指導做好高濃度含氰污水的處置工作。
采取“前堵、后封、中間處理”的原則,及時封閉核心區污水。緊急調運8套處置設備加強處理含氰污水,日處理能力近3萬噸,有效防范了次生環境災害。
三是嚴格執行24小時應急值班機制。及時調度、匯總事件環境影響情況信息,并成立輿情監控組,匯總分析新聞媒體的輿情動向,督促地方做好應急監測數據、污染處置進展、污染物超標危害公眾解讀等信息公開工作,及時全面公開空氣質量和水環境質量監測信息,準確回應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保障了公眾對環境信息的知情權。
四是認真開展事故環境影響評估工作,提出了中長期生態環境影響評估結論與修復方案建議。
陳吉寧指出,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救援處置仍在關鍵時刻,環境應急處置工作依然復雜艱巨。
下一步,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毫不放松地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環境應急處置工作的力量不減。繼續對事故區域周邊大氣、土壤、水質等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及時、準確向社會發布監測數據。
二是按照完善后的技術路線,加快封存污水的處置力度,盡快完成高濃度污水的處置工作,努力降低環境風險。
三是科學指導核心區清理和洗消工作,確保不發生次生環境污染。
四是認真做好土壤污染情況后影響的評估工作,抓緊制定并著手實施受事故影響區域土壤背景值調查、應急監測及處置方案。
五是進一步健全預警應急機制,深入排查和有效消除各類環境安全隱患,堅決防范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發生。
六是認真總結經驗,查找不足,著力提升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紀檢組長周英,副部長李干杰、翟青,黨組成員何捷,核安全總工程師劉華出席會議。機關各部門及在京部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新聞來源:澎湃新聞-綠政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