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項目(簡稱中國煤控項目)在北京發布執行報告,提出2020年中國煤炭消費總量要約束在27.2億噸標煤(38億噸實物量)以內,總能耗控制在47.4億噸標煤。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在會上指出,為實現PM2.5達標,各項大氣污染物排放量要減少50%左右,減排任務需要15年左右分階段實現。
中國節能協會副理事長房慶認為,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建設首次納入五年規劃中來,重點提出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這是中國政府在對待環境生態問題和可持續發展道路方面釋放出的強烈信心??刂泼禾肯M總量是推動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和碳排放初始分配和交易的有力杠桿。
中國煤控項目于2013年10月由中國20余家著名智庫、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共同啟動。該項目為設定全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實施路線圖和行動計劃提供政策建議和可操作措施,促使煤炭消費量在2020年前達到峰值,幫助中國實現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氣候變化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多重目標。
《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規劃研究報告》在土地資源、水資源、空氣質量、公眾健康、氣候變化等紅線的強力約束下,采用全國經濟分析的自上而下、區域化差異的自下而上以及部門分析模型相互耦合,得到煤控目標。報告提出2020年中國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57.4%,天然氣在總能耗中的比重提高到10%,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15.2%。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其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所占比重最高,超過60%,遠高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2月份公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煤炭消費量約為35.1億噸,煤炭消費總量出現本世紀首次同比下降。但這個消費量依然超過全球的50%。
居高不下的煤炭使用率,讓中國不僅在國內面臨霧霾等多重環境污染的挑戰,也承受著國際上碳減排的壓力。
2015年6月,中國政府向巴黎第21次氣候變化談判框架大會提交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做出了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的承諾,這對控制煤炭消費形成了倒逼機制,2020和2030年的煤炭消費總量要控制在38和34億噸以下。研究報告發布會上,項目組專家認為煤控規劃有望促進中國碳排放在2025年前達到峰值。
中國煤控項目課題組核心組成員、國際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認為,研究報告提出的煤控目標配合國家整體的能源結構調整規劃,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分析結果,“與其他各種約束目標相輔相成,實現社會、經濟、環境的多重目標?!?/p>
王金南指出,大氣污染防治總體思路及目標是空氣質量改善,保護人體健康,2020年,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2030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基本達標。為實現PM2.5達標,各項大氣污染物排放量要減少50%左右?!耙獜沫h境質量去倒推一個地區最大的碳排放量”,王金南認為,上述減排任務需要15年左右分階段實現。
王金南提出,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可以從國家(區域)、城市、行業等不同層次實施控制,分約束性指標與導向性指標兩種操作模式。
國家(區域)層次上,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能源結構以及調整重點行業布局等重大戰略性調整;城市層次的控制強調以改善空氣質量為出發點,其核心是實現城市空氣質量達標,是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主要執行層,具體措施包括劃定禁燃區、實施燃料替代、煤質管理、推進高效清潔技術應用;行業控制的對象主要包括煤電、鋼鐵、建材、焦化等行業,其核心是實現行業的適度發展,提高技術水平,降低單位產品耗煤量與污染物排放量。
(新聞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