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起床,先打開手機APP看空氣質量,如果PM2.5低于50、空氣質量顯示為優,我才會去晨練。”福建省福州市民張小姐說,現在每到一個地方,都會下意識地先查詢當地空氣質量數據。
通過手機互聯網隨時查詢空氣質量情況,如今已成為很多市民的生活習慣。
記者從福建省環保廳獲悉,截至目前,福建省9個設區市、14個縣級市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實現實時發布全覆蓋,所有數據都能通過環保部門網站或手機應用軟件查詢。福建省271家重點環境監控企業在線監測數據,也可通過互聯網實時查詢。
用手機打開百度地圖污染監測,記者通過實時定位點擊距離最近的一家重點企業——麗珠集團福州福興醫藥有限公司,頁面顯示當前監測項目廢水氨氮排放情況為達標。
通過“互聯網+”,公眾能更便捷地舉報
今年6月,福建省、福州市環保部門全面開通“12369環保舉報”微信公眾平臺。市民關注這一平臺,發現企業污染情況時,點擊“我要舉報”,打開手機GPS定位功能并現場拍攝照片,就可隨時舉報省內的環境污染情況。
“通俗地講,這就是污染舉報隨手拍,與以往電話及傳統信訪舉報投訴渠道相比,具有短、平、快的特點。”福建省環保廳新聞發言人許碧瑞介紹,短短兩個月,這一平臺已接收上百件舉報,環保部門均在規定的時間內審核、受理、轉辦、辦理,并通過微信答復舉報人。
此外,福建省還在全國率先實現環境移動執法系統省市縣全覆蓋。執法人員使用手機、電腦筆記本等便攜設備現場執法,現場采集證據,實時記錄在手機APP或電腦軟件里,自動生成執法筆錄。
“以往,查處違法企業后,有時剛回辦公室,說情的電話就到了。如果證據不固化,可能存在違規操作的空間,比如對現場筆錄進行修改或對證據照片予以刪減。”福建省環境監察總隊執法人員說,“如今,通過互聯網錄入后,誰修改、何時修改、改什么,都須授權,并留下痕跡。誰來說情,都沒用。”
近期,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了11個具體行動,其中之一就是“互聯網+”綠色生態,推動互聯網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加強資源環境動態監測,實現生態環境數據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
“在福建省,‘互聯網+’已成環境保護的重要推動力量。”許碧瑞說,隨著公眾環境意識逐漸增強,移動互聯網為公眾參與環保提供了新入口,人人參與環保的局面正逐漸形成。
“互聯網+環保”意味著什么?
福州空氣質量良好,但在市區街頭,仍有“烏賊車”橫行。所幸的是這種現象被公眾用隨手拍的方式記錄下來,并舉報到環保部門。
近日,市民陳先生驅車經過福州三環新店段時,發現一輛小貨車不斷噴出黑色濃煙。“上坡、加速時,黑煙會冒得更加濃烈。”陳先生說。
福州市環保局的執法人員了解到,這輛車登記的車主名字為鄭少華,而接電話的自稱是車主的兄弟。他表示,車子最近確實有點“燒機油”(指機油進入了發動機的燃燒室,與混合氣一起參與了燃燒),可能這樣引起了冒黑煙。
福州市環保局的執法人員表示,會將這輛車子列入“烏賊車”黑名單,“每一季度的黑名單都通報給福州市各機動車環保檢測機構,要求檢測機構強化對黑名單車輛的尾氣檢測。”
“互聯網+”對公眾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環保將更方便、更時尚,環保將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態度。比如,如果你為家里的廢棄品、飲料瓶、舊衣服發愁,扔了浪費,回收無門,沒關系,下載一個手機APP應用程序,指尖一點,就有人免費上門回收,“賣廢品”的錢直接進入微信賬戶。
“互聯網+”對環保部門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環保部門要適應,要轉型。“互聯網+”浪潮來襲,公開、共享成為大勢所趨。只有加快環境管理轉型,變封閉為開放,變被動為主動,環保部門才會有更大作為。
“互聯網+”對企業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違法排污將有更多雙眼睛盯著,更多緊箍咒壓著,污染付出的代價將會越來越沉重。而對于環保企業而言,將打開更大市場空間,迎來產業發展黃金期。
“互聯網+環保”,正以獨特的方式擁抱融合。最終,受益的是我們每一個人。
(新聞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