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里,粉碎機大口大口“吃著”秸稈。咬碎后,經過機器一系列倒騰,不一會兒,一袋袋供兔、牛、羊吃的飼料新鮮出爐。
吃進去的是“廢料”,吐出來的卻是“寶”。“這就是我們今年新安裝調試的流水線,主要利用廢棄秸稈做原料,生產反芻動物飼料。”浙江科力飼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良說。
今年,德清精細化推進廢棄秸稈再利用。通過秸稈的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等多手段,實現秸稈綜合利用。從德清縣農業局了解到,今年夏收時節,德清秸稈“五化”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9.18%。
變廢為寶,如此之高的利用率,德清是怎么做到的?
一問 廢棄秸稈如何飼料化?
讓廢棄秸稈成為飼料的機器,是科力飼料2014年底投入1800萬元新建的一條反芻動物飼料生產線。
楊良介紹,秸稈變飼料,大致要經過4道工序。“粉碎機首先要將秸稈碎成渣,然后把它和其他配料混合、稱重并拌勻,經過蒸汽加熱制成顆粒,再冷卻、過篩。篩選出來大小合適的飼料顆粒包裝成袋,才能銷售。”
今年4月初,這條流水線試運行成功并投產,正式成為企業的一份子。不過,新成員的“胃口”可不小。“1個小時可產1.5至2噸飼料,其中秸稈的重量占了一半。”楊良說。
為了“喂飽”這個大家伙,去年,科力飼料光是在德清收購廢棄秸稈就有100多噸。“今年,這條流水線預計年產飼料2萬噸,我們差不多要收購1萬噸秸稈作原料。”
1萬噸,是個什么概念?目前,德清有用基本農田27萬畝,年產秸稈約11萬噸。“換句話說,一家企業通過技改,差不多能消化全縣近10%的秸稈,為秸稈變廢為寶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思路。”德清縣農業局副局長姚泉根說。
姚泉根表示,這個模式使企業、養殖戶、種糧大戶三方受益。“以前秸稈以自己處理為主,費時費力。現在企業會提前和種糧大戶對接,統一收購秸稈。”
為了推廣秸稈飼料化,德清計劃在各鄉鎮設立秸稈收購點。“我們的收購價格在每噸300元左右。差不多本月底,我們就開始收購秸稈。”楊良說。
二問 廢棄秸稈怎樣環保肥田?
秸稈能肥田,是天然肥料。對于種植大戶來說,將秸稈燒在地里,是最簡單最快速的處理方式。
往年,德清縣乾元鎮金火村種糧大戶沈衛根也習慣這樣做。“秸稈燒了最省事,產生的灰能肥田。因為方便,種植戶大多以焚燒來處理秸稈。”沈衛根是目前德清最大的種植戶。他的2500畝水稻田,一年估計能產1500噸左右的秸稈。
但露天焚燒秸稈不僅污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還會帶來火災等眾多隱患。
從2013年開始,隨著德清大力推進“五水共治”、“治霾318”專項行動等工作,沈衛根漸漸轉變了想法。
“燒秸稈畢竟對空氣有污染,一不小心吸入煙灰,讓人嗆得難受。對此,鄰里間都有意見。”沈衛根說,如今,田間地頭“黑煙裊裊升起”的情況不再有,空氣中沒了彌漫嗆人的氣味。
可是,散落在田間的秸稈又該如何處理?
去年,在德清縣農業局的指導下,德清開始向部分種糧大戶推廣大型聯合收割機,收割的同時,將產生的秸稈即時分解切碎,直接用于肥田。沈衛根說,目前,他的2500畝稻田基本上采用的就是這個方法。“與焚燒秸稈不同的是,這個方法既不影響環境,又提高了秸稈肥料化利用,一舉兩得。”姚泉根說。
而在上個月,挨著乾元鎮的洛舍鎮,有一個養鴨戶找到沈衛根,和他協商以每畝50元的價格收購其中200畝地的秸稈。“這么一算,這些秸稈還能賣1萬元,有這樣的好事,干嗎不同意?”
秸稈變成“金稻草”,這讓沈衛根喜出望外。“縣里十分鼓勵將廢秸稈循環利用。通過收購這種方式處理廢棄秸稈,既不會污染環境,又讓我們增收。對于種糧大戶來說,這肯定是一個利好。”
三問 秸稈如何“五化”高利用?
都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寶貝。
去年,德清縣農業局與德清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達成秸稈綜合利用焚燒發電事宜,在全縣推行“村收集、鄉鎮運送、縣處理”的秸稈焚燒發電綜合利用運作機制,充分將秸稈能源化利用。
同年6月,德清出臺《關于全面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實施意見》,更為精細化地對秸稈綜合利用提出實施意見。
一系列讓秸稈變廢為寶的“組合拳”,大大提高了秸稈的利用率。今年夏收時節,德清共產生秸稈1.23萬噸,通過“五化”利用,秸稈的綜合利用率高達99.18%。
“德清全年的秸稈綜合利用率基本上也能達到這個比例。”姚泉根表示,秸稈“五化”綜合利不但持續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而且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德清推進秸稈‘五化’綜合利用,這是對農村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的有益探索。”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劉維屏表示,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是農村處理秸稈的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方向。同時,他表示,秸稈資源化利用需因地制宜。尤其將分散的秸稈收集起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這需要政府在政策、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扶持。
(新聞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