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2月23日:大氣污染防治已成為全社會最為關注的環境問題,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更是重中之重。在能源基金會的支持下,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發布了由清華大學、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清潔空氣創新中心共同研究編制的《京津冀如何實現空氣質量達標?--基于情景分析的京津冀地區PM2.5達標情景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該報告也是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繼2014年發布《京津冀能否實現2017年PM2.5改善目標?》之后,針對京津冀治霾專題發布的又一份重要報告。該報告是業內第一份應用定量化科學模型,分析京津冀空氣質量達標的報告。報告基于京津冀區域的能源模型、污染源排放清單模型和空氣質量模型提出京津冀地區內所有城市實現PM2.5達到國家標準(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的路線圖。報告指出,要實現京津冀地區城市空氣質量全面達標,需要在四個重點領域進行全方位的努力,包括產業結構大幅調整,能源結構進一步清潔化,末端控制措施全面實施到位,以及交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報告同時提出這四大領域里的11項重點措施。
一、產業結構大幅調整
? 京津冀地區未來長期發展模式走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格局,高耗能工業產量不再增長或者開始下降,重工業占主導位置的模式在2030年之前實現轉型。
? 北京除了環境友好、低資源消耗的以城市為最終服務群體的城市工業以外,其他工業基本不再存在;天津市已有的大型重工業將不再繼續發展,不再新建類似產業,“兩高”行業產品產量得到控制;河北將持續發展綜合性的工業體系, “兩高”行業產品產量得到控制。
二、能源結構進一步清潔化
? 相比2012年,京津冀地區203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從73.1%下降到 30.7%,天然氣比例從7.8%上升到28.6%,調入電比例從4.4%上升到15.3%,可再生能源比例從1.1%上升到3.7%。民用散煤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如用天然氣、可再生能源或清潔型煤替代煤炭,同時硫含量高于0.6%的煤炭全部禁止使用。
三、末端控制措施全面實施到位
? 所有燃煤發電實現超低排放。
? 鋼鐵企業全面升級改造安裝高效除塵器,燒結機全面安裝脫硫設備,脫硫效率不低于85%。? 工業窯爐全面升級改造為袋式除塵器或電袋復合除塵器,水泥行業全部開展低氮燃燒技術和末端脫硝治理。
? 全面淘汰中小鍋爐及落后爐型,剩余大型鍋爐全面開展脫硫、脫硝及除塵升級改造。
? 煉焦、表面涂裝、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平均去除效率不低于70%。? 氨排放管控得到有效加強,畜牧養殖業集約化比例大于70%,化肥施用量得到有效控制,新型肥料緩釋和控釋技術得到大范圍推廣。
四、交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 2030年,汽柴油油品升級工作全面完成,在用車均可實現“國VI”或更嚴格的排放標準。? 2030年,北京的機動車保有量控制在676萬輛以內,城市公交承擔率達到41%以上,節能小汽車比例達到50%以上,電動汽車比例達到40%以上;天津的機動車保有量控制在449萬輛以內,城市公交承擔率達到41%以上,節能小汽車比例達到50%以上,電動汽車比例達到35%以上;河北的機動車保有量控制在2053萬輛以內,城市公交承擔率達到36%以上,節能小汽車比例達到50%以上,電動汽車比例達到35%以上。
報告強調由于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以及交通狀況都是影響空氣質量達標的重要因素,因此還需確保未來能源、產業、交通規劃與空氣質量達標規劃要求基本一致。
報告以2030年為目標年建立情景模擬,但報告同時指出,如果這些措施能夠提前落實到位,京津冀地區有望在更早的時間實現全面空氣質量達標。
報告還建議需要加強環境監管執法,以確保各項措施的落實,以及加大對空氣污染防治領域的人員和資金投入。
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秘書處主任解洪興呼吁:“京津冀的清潔空氣之路將有賴于其產業結構的清潔化,其中服務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環境保護政策的有效落實、企業環境績效的改善將會環境服務業發展創造巨大的市場機會,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借鑒。”
能源基金會環境管理項目主任趙立建提出:“要解決京津冀空氣污染防治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強政府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引導社會資本,如探索在區域和相關省市設立大氣污染防治PPP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