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調整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京津冀區域協作機制的領導力、執行力得到了進一步強化。自2013年10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小組(以下簡稱“協作小組”)成立以來,京津冀區域整體空氣質量在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協作機制(以下簡稱“協作機制”)的推動下得到了顯著改善,2017年PM2.5平均濃度相比2013年下降了39.6%。全面實現了“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
為有效評估過去五年協作機制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協作小組所取得的成果,并對未來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管理模式提出建議,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委托創藍清潔空氣聯盟理事長單位(清潔空氣創新中心)與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聯合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十條五年控制措施效果評估》項目的研究。該項目擬對2013年至2017年區域七?。▍^、市)空氣質量改善有關工作進行回顧,以京津冀區域協作機制為核心,評估總結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管理的進展(如:五年空氣質量變化情況、協作機制建設、協作機制下的重點措施分析評估等),并結合國際經驗,對未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管理模式以及下一步減排重點提出建議。
2018年7月19日,該項目專家咨詢會在北京市環保局召開(以下簡稱咨詢會)。創藍清潔空氣聯盟與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作為該項目的承擔單位,組織參與了本次會議。參與本次會議的有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區域協調處處長閻育梅、副處長劉欣,監測中心副主任鹿海峰和清潔空氣創新中心主任解洪興等項目組成員。
本次咨詢會邀請了中國環境而科學研究院、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監測中心的專家對該項目進行指導并提出建議。咨詢會上,專家們聽取了聯盟和監測中心對項目概況以及研究進展的介紹,并從項目研究路線、研究方法、措施評估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寶貴的建議,有效地指導了項目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開展。